太阳成集团-www.tyc234cc(Macau)主页网址

李伯重教授讲座:“从蒲寿庚到郑成功:中国海商的历史演变”

发布时间:2023年11月23日 来源: 作者:

       2023年11月10日15点,著名经济史研究专家、清华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顾问、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伯重应邀至我校桂林洋校区,在图书馆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。讲坛座无虚席,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[主页]网址赵克生院长主持,除历院本科生、研究生外,部分教师也慕名到场学习。

         李伯重教授讲座:“从蒲寿庚到郑成功:中国海商的历史演变”

(赵院长致辞)

        开讲之先,李教授对我校历院近年来跨越式的发展表达的了赞许,能在海南看到更多有志于史学研究的晚辈,令人倍感欣慰,期待与各位同学交流、互动。

    李伯重教授讲座:“从蒲寿庚到郑成功:中国海商的历史演变”

(会场全貌)

       李教授通过对中国海外贸易的认识问题引出讲题,八十年代,受到黑格尔中国观的影响,国人对本国海洋史存有偏见,认为中国作为大陆文明,严守农耕“一亩三分地”,由此落后自守。近来,越来越多学者对此提出质疑,其中史景迁(Jonathan Spence)认为,中国是有海洋意识的,对台、闽、琼、粤的古代居民而言尤其如此,1600年以后,中国的命运便于他国交织在一起。随后李教授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,全球商贸往来讲起,指出世界一体化会引起“蝴蝶效应”,西班牙人大量开采南美洲白银,带动全球商品流通,白银半数流向中国,最终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。 

 李伯重教授讲座:“从蒲寿庚到郑成功:中国海商的历史演变”

(李教授讲课)

       接着,李教授提纲挈领的提到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三大转变。第一,外贸渠道由陆至海;第二,海上贸易中心移至南洋;第三,海上贸易由官方主导转向民间。三大转变是彼此交织的。第一个转变意味着,传统的西域陆地丝绸之路的终结,取而代之的,则是更具经济价值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。第二个转变——贸易中心的转变,与西方航海大发现及殖民扩张有关,荷属印尼建立后,该区域成为东西方商贸中转站,以香料为主的商品自此输出。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即有大量华人移民,多经营香料种植,华人与闽浙乡土联系紧密,久而久之,南洋逐渐成为中国海外商贸最重要的枢纽。第三个转变,由官至民的转变,与由元明两代的海盗有关。李教授指出,从全球史看去,近代早期外贸商人身份多元,兼有传教士与官员与海盗身份,与政府由紧密联系,其本身也掌握武装力量,是“军事—商业的复合体”,如荷兰的东印度公司、英国的海盗。中国情况同样如此,但更为复杂,民族构成上有胡商和华商之别,元代胡商为主,明代华商崛起,外来商人基本被排除在外。胡商通常具有官商或半官商的性质,华商虽同样与官方合作,但家族化色彩浓郁。  

李伯重教授讲座:“从蒲寿庚到郑成功:中国海商的历史演变”

(李教授讲课)

       讲座深入浅出,为便于听众理解,李教授最后以蒲寿庚和郑成功两个外贸家族为个案,做了重点讲解。蒲寿庚为宋末元初的胡商,祖籍占城,后迁泉州,官商合一,以特权垄断泉州海外香料贸易30年。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发迹于日本,本为海盗,后受招安,在明廷帮助下扫灭其他竞争者,称霸东南沿海。其子郑成功更是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海上贸易集团,一度控制中日海上贸易60%的份额。郑氏家族能在明末清初成为影响历史的关键力量,有其经济根源。李教授指出,无论胡商还是华商,客观上把国际贸易的各种知识带来中国,使中国形成了一个优于以往的外贸系统,进一步推动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,也让我们看到了近代早期一个由外贸推动,充满活力的海上中国。

李伯重教授讲座:“从蒲寿庚到郑成功:中国海商的历史演变”

(学生提问环节)

       进入问答互动环节,同学们踊跃交流,除却有关“闭关锁国”与对外贸易的关系、清军入关是否对中国经济影响等学术问题,还涉及本科生阶段如何读书等求学之惑,李教授的回应细致入微,为广大师生答疑解惑。

       李伯重教授的报告条理清晰,内容充实,胜论迭出,尽显大家风采。讲座视野宏阔,自大航海时代全球商贸往来切入,聚焦于元明时期东南地区海商家族,官商互动,为广大师生呈现了一幅中国近代早期外贸演进的历史图景。赵克生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,对李教授莅临海师讲学再次致以谢意。讲座结束后,李教授与现场师生亲切合影。

李伯重教授讲座:“从蒲寿庚到郑成功:中国海商的历史演变”

(会后与学生热情沟通)

XML 地图